2012-04-12 08:01 来源:半月谈网
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推进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有利于促进广大青年的全面发展,也是应对形势变化、建设学习型校园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发挥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对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正确认识、克服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学习理念、学习自觉性、学习内容科学性、学习方法创新性、学习目的实践性、学习机制长效性等问题,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本文提出“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有效将理论落脚于实际,利用新时期多媒体技术增加多元化内容、利用理论提升强化整合效果,结合日常行为润物无声,引入实践打开视野,从互联网络、课程建设、日常记实、实践锻炼“四位一体”联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依托信息化时代背景,引入互联网技术开辟学习阵地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对于当代大学生专业学习、心理生活和信息获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生活思维方式等的渗透日益加强,使得网络时代的高校党的基层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网络平台作为高校党建不可忽视的领域应受到高度的重视,迎合当代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努力创新,争取摸索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效果明显的网络党建学习新形式。
实践探索中为全面提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广大青年学生科学技能的掌握,知识、技术,我们围绕“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尝试推出了“学习在线--一个学习平台+一项学业竞赛=一种勤学氛围”的活动,是对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一次有益探索。
“学习在线”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同时又与现场版竞赛活动有效对接,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通过“一个学习平台,一项学业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勤学好学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专业试题与公共试题相结合、在线竞答与现场竞技共推进、笔试环节与面试环节互补充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同时引入激励式活动机制,激发学习热情,现场竞技采用开心词典的模式,将考试的题型以闯关竞答的形式呈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每期依据网上答题的情况,定期从各类题库中抽取排名前十名的同学进入现场竞技环节。滚动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和学期冠军。“学习在线”的打造,跨越时空限制,重塑学生学习观,弘扬学习型氛围,着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业价值取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奋发的校园学习型文化,是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广大青年加强理论学习、开辟网络阵地的一次成功实践。
融合高校育人环境,引入课程建设模式推进学习深度
高校的育人氛围与环境为开展党建、思政教育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供良好的土壤。面对广大高校学生党员及广大青年学子,运用课程建设的方式找到理论学习的原动力,推进学习深度有利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根据高校党建工作及管理过程中把碰到的难点、疑点问题,鼓励发动广大教工党员和青年学子认真梳理整合,尝试按照高校大学生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点制定教学大纲和进行集体备课,发挥各自优势,整合集体智慧,改变传统的理论学习易出现“烦”和“累”的现象,寓教于乐,共享资源。
“党建、思政教育课程化建设”实践探索可以深入支部,走进党员,带领各支部进行很多研究和探讨,鼓励各自制定相适宜的主题,比如: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可以设计“争做先锋--早日成为一名合格党员”专题;针对党员干部可以设置“成长的熔炉--团旗飘扬,青春闪亮”专题;针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可以设置“志当存高远--我的理想与信念”专题;针对时事政策学习可以设置“两会主题”“中国的周边环境”“十七大”等专题……这些专题极大地丰富了支部以往的学习内容,使理论层次可以近一步提升,推进学习向专题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同时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发挥党员的专长和各自的优势,通过备课、讨论、宣讲,提升党员理论学习的效果,人人皆可为师,学研一体化,使党员理论学习更具系统化、科学化、技术化。
感知学习日常化,引入记实考核制度拓宽学习广度
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数量庞大的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问题一直是个盲点,以我院为例:目前学生总数7225人,其中80%以上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更达到了近3000人。而且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养考察也存在着不全面、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加强学习日常化可以拓宽学习的广度。记录中进步,实践中成长--《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记实考核制度》,是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这一难点问题,加强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日常学习、素质提升的一次探索与实践。我们针对以“记录中进步,实践中成长”为目标,建立了学生党员培养记实考核制度。以“全方位、全过程、全师生、多途径”为指导思想,搭建更加宽阔的党建工作平台,分理论学习篇、社会活动篇、团结互助篇、遵纪守法篇、思想感悟篇,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及时、如实记录自己各方面的日常表现,并及时与所在支部书记或入党联系人、分管辅导员联系(如图所示),沟通思想,有效地将日常工作学习揉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

关于在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中开展记实考核的示意图
借助多元化学习形式,引入实践锻炼强化学习效度
抓好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集合当前高校学生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学习,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使学习深的下去、工作促的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如学院面对特殊学生群体(如贫困学生、心理困惑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推出“走出去”--开展特殊学生家访工作从“经济解困”到“精神解困”、请进来--举办“家长代表大会”“家长论坛”从沟通交流到加强合作、常交流--每年个性化书信从见微知著到润物无声的家校育人合作模式,让党员走进学生家庭嘘寒问暖、走进卫生局人事局等部门帮助困难学生就业、走进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深入基层、深入服务群体,切实解决身边困难学生问题。通过“政策宣传到户,思想工作到家”这一家访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在足迹中播撒情感,在教育中凝炼党性”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把学校的温暖切切实实地送到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让学院的党建工作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塑造了高校党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对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是在实践中促学习创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有益尝试。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注重如何有效落实,“四位一体”联动促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落到实处,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的成功实践贡献力量。(文:彭红雷)